|
|
| 首页 >> 拉祜资讯 |
|
茶香千年 山情深聚人心——澜沧县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源:云南民族时报、澜沧县委统战部、澜沧县融媒体中心 时间:2025-11-07 阅读: |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重要回信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各族儿女的心田,激励大家传承光荣传统,续写民族团结佳话。牢记殷殷嘱托,澜沧县以文脉传承为根基,以文化认同为动力,以社会融合为纽带,以组织保障为支撑,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边疆民族地区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澜沧样本”。 千年万亩古茶林,各族儿女共生息。澜沧景迈山,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典范,更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20世纪40年代,景迈山交通闭塞,赶集要走6小时山路,百姓生活艰苦。1947年,中共地下党在景迈山成立,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苏里亚担任民兵队长,投身多次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景迈村正式建制,苏里亚成为第一任村长。1950年,苏里亚受邀赴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并在座谈会上坚定表态:“回去后带领各族人民永远听党话、拥护党、跟党走。”1983年,他被评为云南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同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1年元旦,普洱专区各族群众举行盟誓大会,以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立下誓词碑,表示“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48名各族代表碑上签名。自此,民族团结誓词碑优良传统在云岭大地代代相传。
普洱祭茶祖习俗传承人、苏里亚的儿子苏国文谨遵父亲遗志,积极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他在竹塘小学任教28年,凭借着丰富的教育经验,调到了县教育局工作,先后获得“全国扫盲先进个人”“全国民族教育先进个人”“云南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诸多殊荣,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发展奖获得者。至今,依然担任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宣讲员。 同时,他积极投身景迈山古茶林保护发展工作,种植了50多亩茶园,还打造出一款“巴朗王子”的茶叶品牌,同时专注茶叶研究,出版了《芒景布朗族与茶》等多部著作。目前,大学毕业的孙子也跟着苏国文做茶叶。 2023年景迈山申遗成功的喜讯传来,苏国文及其他盟誓代表后代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报喜并表达传承与守护的决心。 2024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勉励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普洱民族团结园郑重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并将回信交到苏国文手中。 “我们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各族人民关怀的结果,这个恩情边疆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苏国文说。 苏国文的家族史,就是一部景迈山各族人民寻求解放、建村与投身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缩影。
山滋养着茶,茶养育着人,人守护着山。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儿女种植茶树、守护茶山,依靠茶叶、建设家园,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造就了景迈山“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盛景。 如今,景迈山以古茶林为核心,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当地深入挖掘布朗族、傣族等民族茶文化与民俗风情,游客不仅能漫步古茶林,欣赏林茶共生的美景,还能走进传统村寨,体验少数民族的制茶工艺、歌舞文化和特色美食。通过“古茶林文化景观的观光游、普洱茶历史文化的博览游、普洱茶现代产业链的观摩游、山寨少数民族特色生活的体验游”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持续放大景迈山世界遗产效应。
2024年,景迈山接待游客40.2万人次,旅游收入3.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52%和184%。 澜沧县还挖掘整理反映各民族共同历史的传说、实物,出版《景迈山民间故事集》。傣文《功德碑记》等文物、《波拱》《散本》等史诗得到保护和运用,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开拓茶山的故事被写进了申遗文本。 以茶为纽带,澜沧县深化“同种一株茶、同饮一江水、同住一个村”的实践,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鲜活典范。 |
| 上一篇: 春风化雨 宣教无声润心田——澜沧县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一篇: 澜沧县首届“茶马古道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暨中小学生诗词大会圆满落幕 |